我曾經(jīng)問過我媽“你有沒有見過面值3元的錢”,我媽說沒見過。后來我用手機查找到資料給她看。她感嘆到”這個3元錢回收到銀行的時候我還沒出世呢,哪里能見到啊,而且那個年代那么窮,我們又是農(nóng)村里邊,都在給大部隊干活,你外公要是能有一張3元錢我猜他睡覺都能偷偷樂醒……“
由于當時國內(nèi)印鈔技術(shù)和能力不夠,又缺少高檔專用印鈔紙,蘇三元" style="color: rgb(255, 0, 0); text-decoration: underline;">蘇三元是蘇聯(lián)幫忙印刷的,在市場上流通了9年以后,因政治原因在市場上停止流通被國家收回,因此,這樣的紙幣在民間的數(shù)量十分稀少,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。
1953年3元人民幣
蘇三元紙幣藏品整體為淡綠色,比現(xiàn)在流通的1元紙幣稍微大一些,錢的正面正中是井岡山龍源口石橋圖景,正上方為“中國人民銀行”六個字,兩端各有繁體“叁圓”字樣,下面印著“一九五三年”。字樣和幣的底紋都是黃色,背面的圖案是國徽與花紋,紙幣背面的中間有漢、維、蒙、藏四種文字寫的“中國人民銀行叁元”的字樣。
蘇三元在收藏市場上的價格,僅供參考:
蘇三元:6000元--15000元
1953年3元人民幣
在人民幣收藏市場上,看一種人民幣是否具有收藏價值,不外乎從幾個方面來判斷,一是該枚人民幣的發(fā)行背景,二是它的存世量,三是它的品相如何,四是它的制作工藝如何。從這幾個方面去考慮,基本就可以判定它的收藏價值了。
毫無疑問,蘇三元占了前面兩條,至于第三條大概是有點玄,因為3元錢在那個年代已經(jīng)是大鈔了,就算有些家庭的積蓄夠三元錢,那也不能把維持生活的錢兌換成一張在未來才能體現(xiàn)更高價值的錢幣,并且那個時候的人們對精神追求不高,認為把錢以這樣的方式存留觀賞很奢侈,能夠填飽肚子穿暖衣服對那個年代來說才是正事。能夠保存到這樣一張錢幣的人在當時家境應(yīng)該很好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