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第二套人民幣中,除了大黑拾以外,1953年井岡山三元也是這套人民幣當中的珍品和高價位藏品。對收藏市場有所研究的,應該對1953年井岡山3元并不陌生,它之所以被稱作井岡山三元,是因為它的主要圖案是江西井岡山根據(jù)地的景色,這張鈔票是從蘇聯(lián)進口的紗票,是蘇聯(lián)央行專門幫我們印制的,蘇聯(lián)的三元盧布有很多,所以我們國家也首次印刷了一張叁元人民幣。后來中蘇關系破裂,我國緊急回收,其中幾乎把市面上所有三元紙幣都全部回收了。也導致1953年井岡山三元存世量非常稀少,1953年井岡山三元價格現(xiàn)在是越來越高。
1953年井岡山三元最新價格表
大黑拾4萬-8萬-15萬
紅5元1500-5000-12000
海歐5元700-2000-7000
黃5元200-700-1600
綠3元2000-8000-15000
寶塔山2元200-800-1600
紅1元400-900-2000
黑1元200-800-1600
5角淺版水庫150-200
5角深版水庫200-250
2角火車頭1200-1500
黃1角400-550
長號5分800-1000
長號2分90-120
長號1分80-100
?。ㄊ袌鲂星樽兓^大,價格僅供參考,精準定價還是要看當天價格為準)
在設計方面,1953年井岡山三元算是比較有看頭的,紙幣整體顏色為淡綠色,長16厘米,寬7.2厘米,比現(xiàn)在流通的1元人民幣稍微大一些,正面的兩端各有繁體三元字樣,下面標著“1953年”,正上方為“中國人民銀行”六字,中間是永新縣龍源口大捷橋圖景,石橋周圍的花邊為深綠色,中間的底紋為黃色,紙幣的背面圖案是花紋和國徽,中間有漢、維、蒙、藏四種文字的“中國人民銀行三元”字樣。
在收藏價值方面,從1964年4月15日起,蘇印“三種票”停止在市場流通。因此,三元人民幣" style="color: rgb(255, 0, 0); text-decoration: underline;">三元人民幣散落在民間的數(shù)量十分稀少。由于該三元紙幣停止流通的時間近60年,再加上當年大部分三元紙幣都被銀行回收,而人們的收藏意識還不濃厚,實際存世量甚少,一般市場里常能看見的一些三元紙幣,大多數(shù)是經過粘貼修補的舊幣。所以,收藏紙幣,特別是早期的紙幣盡量要收藏稍好品相的,否則只能將之當作把玩欣賞的普通物而已。
1953年井岡山三元是我國發(fā)行的第二套人民幣,也是我國唯一發(fā)行的面額為三元的人民幣紙幣。因為該券種是委托當時的蘇聯(lián)代為印刷,三元紙幣被錢幣收藏者稱為“蘇三幣”。收藏價值是非常高的。
在鑒定方面,1953年井岡山三元算是比較容易辨別的,對于第二套人民幣53年井岡山三元沒有水印,沒有暗記,所以我們主要來看花紋防偽。
黑白交叉網線花紋,在正面左右對稱的面額數(shù)字下 面團花為黑白線圈線花紋,因為當時這套錢幣的印刷上面都是使用機器雕 刻和手工雕刻相結合的,所以在變現(xiàn)上面都是非常的精細具有層次感。
暗花紋 ,錢幣正面左右對稱團花中間具有環(huán)形花紋。變點花紋,點和線的組合使用一直都是錢幣里面常見的防偽手法,但單獨把點放在在一個圖案里面做防偽卻是很少見,,而我們三元里面就具有這樣的特征,正面左右兩邊,點的幾何體組成的圖案,這個說的話可能無法形容,但我覺得這個這個防偽特征大家了解一下比較好,鑒定時候,需要找一個圖片做對比。
浮雕花紋,正面的下邊中間位置花邊為浮雕花紋,利用鈔票制版專用的浮雕機,以線條的形式,通過線條的疏密和方向轉折,形成具有浮雕感的立體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