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雕花”翡翠為何往往不如“素身”翡翠?“素身”翡翠有什么魅力?
玉,美于形,貴其質(zhì)。這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說法。作為中華五千年玉文化的唯一繼承者——翡翠,更是以清瑩通透的質(zhì)地和蔥翠欲滴的色澤,始終占據(jù)著國人心里的玉石地位。大部分人都不知道,上等翡翠多以“素身”的形式來呈現(xiàn)其溫潤細(xì)膩的質(zhì)地與魅力。所謂 “素身”翡翠,就是內(nèi)行口中的“光身”翡翠,即表面不雕花紋和圖飾,但是卻又有“天然去雕飾”的氣質(zhì)。素身翡翠對玉質(zhì)要求較高,不能有裂紋和瑕疵;而“雕花”翡翠看似玲瓏剔透,實則“無綹不成花”,繁復(fù)的花紋圖飾,往往是用來掩飾裂紋和瑕疵的,這類翡翠往往都不如“素身”翡翠值錢。接下來,馬甸收藏網(wǎng)的小編就給大家詳細(xì)介紹一下“素身”翡翠究竟有何魅力。
頂級翡翠基本上都是“素身”的。常聽行家說,翡翠飾品的加工分“素身”和“雕花”兩大類,“素身”翡翠不雕花紋和圖飾,狹義上講,翡翠戒面、手鐲、素身花件屬“素身”翡翠范疇;廣義上講,雕飾觀音、彌勒佛一類的也類屬于此。這些翡翠飾品往往講究對稱性,對材料有較高要求,且表面光滑,除了固定雕線外,不會有多余的雕花。
那“素身”翡翠為什么比“雕花”的好呢?因為“光身”翡翠最能體現(xiàn)翡翠的質(zhì)和美。鉆石、彩寶勝在光澤、火彩之美,用作飾品時十分注重切工,以求達(dá)到璀璨奪目的效果;而翡翠的美在于質(zhì),用作飾品做成什么樣的形狀,都是很有講究的。只有無瑕疵和裂紋的翡翠,才能做成“素身”的飾品,所以“素身”翡翠對材質(zhì)本身的“種”和“色”要求都非常高。
有句行話叫“無綹不成花”,綹指翡翠上的小裂紋,即只有存在瑕疵或者裂紋的翡翠,才會用來做成雕花。很多人喜愛“雕花”翡翠的玲瓏剔透,實際上這是借用光的反射、折射等綜合作用,突出翡翠的立體感,而削薄的地方,經(jīng)常就存在著雜質(zhì)等瑕疵。常見的樹葉形花件,錯綜復(fù)雜的葉脈,大部分就是用來遮掩裂紋和剔除淺表綹裂。
由此可見,綜合質(zhì)地、色澤、透度、市場等因素的分析和對比,我們可以發(fā)現(xiàn)“素身”翡翠具有比“雕花”翡翠更大的升值潛能,“素身”翡翠的魅力更加大,并且頂級翡翠基本上都為“素身”。根據(jù)以往的拍賣紀(jì)錄來看,能夠拍出高價的上等翡翠,幾乎無一例外地集中在珠鏈、手鐲、戒面、玉扣這些素身飾品上,由此可見“素身”翡翠的珍貴及市場潛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