袁大頭可是迄今為止流傳最廣、影響最大、存世最多的銀幣品種。隨著現(xiàn)貨黃金/現(xiàn)貨白銀價格的劇烈漲跌,袁大頭作為一項另類投資項目,未來的升值空間是非常的大。
這樣的價格是最普通最普通的袁大頭,要是稀有的袁大頭,價格就另當別論了,甘肅省鑄造發(fā)行的標有“甘肅”字樣的袁大頭,市場價在1500000元/枚左右;鷹洋邊、t字邊、光邊邊齒的袁大頭,每枚價格已經(jīng)破百萬元大關;要是民國三年簽字版壹圓,即袁世凱像右側刻有意大利雕刻專家魯爾治·喬治的拉丁簽名“l(fā)·giorgi”或者“l(fā)·g”字樣的,就更彌足珍貴,兩百萬元一枚不成問題。
隨著珍品袁大頭的存世量稀少,增值空間又大,高仿袁大頭比比皆是,防不勝防。
接下來就介紹袁大頭的八種鑒別方法:
1. 聽聲音
利用銀元相互撞擊發(fā)出的聲音來辨別。用一個指尖向上輕輕頂住銀元的中央,用另一枚銀元撞擊這枚銀元的邊緣部位,發(fā)出的聲音輕脆,柔和,是真銀元。
如聲音發(fā)尖而高,帶有銅聲,是含銅很多的低成分假銀元。如聲音低而嘶啞,周邊不一致,就是包皮、挖補的假銀元。一般假銀元的聲音多半尖短而低悶。
2. 辯成色
民間有“銀子發(fā)白眼睛發(fā)黑”之說,就是說真幣越擦越白,晶瑩锃亮,表里一致,反之一擦就發(fā)黑,或灰白,或鍍銀所作,有一種浮躁感。
3. 看紋飾
真幣是鋼模具由機器沖壓而成,字圖案清新,流暢自然,龍鱗細致入微,人像眉毛胡子、雙眼皮十分清晰,反之圖案模糊不清,拖泥帶水而不平整。
4. 驗邊齒
由于真銀元是機制版,其邊齒細致勻稱,規(guī)整劃一;假幣的邊齒粗糙,參差不齊,有的還有局部修銼的痕跡。只要細心,肉眼還是比較容易分辨的。如真的“袁大頭”邊齒的兩條粗齒里有一條細齒?而假“袁大頭”的細齒則模糊不清。
5. 稱重量
銀元的標準重量應是26.8克,成色96%--97%。正常的銀元經(jīng)過流通磨損后,重量也應達到25.8克。凡是重量低于25克、成色低于96%的或者成色高于97%,不是當時的官造,洗版、銼邊、包皮、挖補銀元,就是現(xiàn)在假幣。
6. 酸檢驗
在銀元上滴上一滴硝酸,如發(fā)現(xiàn)銀元冒綠泡或變黑,就是成分不足或假銀元。而銅芯銀元只要是一觸及硝酸,便會失去光澤。如是鍍銀,鍍銀表層很容易脫落,且脫落部分極易生銹。
7. 識包漿
銀元在流通或貯藏過程中表面會留下一種特質,叫包漿,它即有自然美,又有歷史陳跡的美觀、反之仿幣往往用煙烤或黑鞋油,黑泥等涂抹,看起來不自然,還有異味,很容易擦掉。
8. 摸幣面
真幣緊密平整,無毛孔,有柔和感反之多砂眼,毛孔版面顯得粗糙,在放大鏡下幣面有凸起的細粒狀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