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樂通寶是明朝的一枚古錢幣,明成祖朱棣永樂六年(1408年)始鑄。面值有小平和折三兩種,其中背三錢版別為孤品。大部分版別較為常見。在明朝,鑄永樂通寶主要是因為外交和對外貿(mào)易的需要,所以這一枚永樂通寶是比較有收藏歷史意義的。接下來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永樂通寶是用什么材質(zhì)做的,都發(fā)行了哪些版別。
永樂通寶是什么材質(zhì)
永樂通寶的材質(zhì)是銅,屬于青銅的材質(zhì)。永樂通寶錢書法絕倫,鑄工精湛,整齊劃一,是中國貨幣史上精美的貨幣之一。這些鑄造精整的永樂通寶錢主要用于對外貿(mào)易,為明初對外開放發(fā)揮了重要作用,成為600年前的國際貿(mào)易硬通貨。
永樂通寶的主要版別
永樂時期開鑄永樂通寶的錢局有北京、南京、浙江、江西、廣東、福建六處,其版式的差別,微乎其微,為銅色紫紅,真書直讀,全部為小平錢,光背無文,沒有折二以上的大錢。錢直徑2.5厘米,重4克左右。錢面文字"永樂通寶"四字以楷書書寫從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讀,其文字筆畫清秀。制作上鑄工精湛,整齊劃一,錢文秀逸,是中國史上精美的古錢之一。
永樂通寶目前發(fā)現(xiàn)的版別主要有永樂通寶小平版、永樂通寶三錢版、永樂通寶小平母錢版和永樂通寶銀質(zhì)版。
永樂通寶作為朱棣稱帝后鑄造的古錢,鑄工精良,文字優(yōu)美也是大五帝錢之一。永樂通寶三錢版和永樂通寶小平母錢版出土或傳世至今的十分稀少,因此顯得尤其珍貴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