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目前的收藏而言,袁大頭三年五元銀元還是很少出現(xiàn)的。像“中華民國三年五元袁大頭”這種幣,一直以來都是大收藏家夢寐以求的,對于這種極具收藏價值的藏品,收集到便是緣分福氣?,F(xiàn)在市面上流通的,大多數(shù)為贗品,因為真品存世量是極為稀少的,真品“中華民國三年五元袁大頭”,一直都是有價無市。那么袁大頭三年五元銀元為什么沒有在市面上流通呢?
公元1914年(即民國三年),北洋政府統(tǒng)治中國,國內(nèi)一片混亂,流通的貨幣也雜亂不一。為籌措軍費、改革幣制,袁世凱政府委托意大利的鑄幣公司開始印制面值為五元的銀元,并著手推行國幣條例和推行細則。這就是袁大頭五元銀元的雛形。
不過,由于初稿袁世凱覺得面目無神、難以服眾沒有批準,此版模子便由此作廢。也就是說,實際上袁大頭五元并沒有真正地在市場上流通過,當時只是作為樣板幣,鑄造的數(shù)量也是非常少的。因為政府沒有正式宣告其流通,因此市面上是很難看到的。如果有機會能見到真的袁大頭五元銀元的話,一定不能錯過,特別版本的袁大頭五元銀元價格已經(jīng)漲到了百萬元以上。
袁大頭五元在市面上的數(shù)量不多,一旦出現(xiàn),我們要謹慎,因為這類的仿品特別多,不要被不良商家用假幣蒙騙了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