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60年一毛由中國人民銀行發(fā)行于1962年4月20日,到2000年7月1日退出流通貨幣的舞臺,成為僅具有收藏鑒賞價值的紀念幣式貨幣。這張人民幣紙券正反面都是采用凹印工藝,材質(zhì)是蘇聯(lián)的印鈔紙,本來應該是有空心五角星水印,但因為水印紙不均衡分配,所以個別沒有水印。因為第三套人民幣算是我國第一套自主設計、印刷的紙幣,而背綠一毛又算是這套紙幣中比較重要的一枚,所以非常難得,位列第三套人民幣中的五大珍品之一,也是目前被炒得最熱的紙幣之一。
在收藏界有一個普遍的規(guī)律,那就是越老越值錢,越少越值錢。首先1960年一毛人民幣發(fā)行于我國新中國立沒多久,對當時的中國來說,可以算是一個非常大的進步。另外,它是新中國唯一采用雙面凹印工藝的紙幣,因為歷史悠久,所以市場存有量非常稀少,也正是因為這項工藝對當時的中國來說較為昂貴,所以才暫停印刷。
1960年一毛的主色調(diào)非常符合我國的大眾審美,棗紅色彰顯了喜慶吉祥的氛圍,所以它的收藏范圍較為廣泛,也因為色調(diào),它經(jīng)常被人稱為“棗紅一角”、“紅壹角”。它的正面表現(xiàn)了新中國成立之初人民的主要生活方式,是一個時代的高度濃縮的概括,贊頌了廣大農(nóng)民工為新中國的建設做出的卓越貢獻,如今這張票券已經(jīng)成為那個年代的代表。它正中央表現(xiàn)的是一幅青春靚麗的男男女女肩扛耕作農(nóng)具有說有笑地走路的畫面,然而這幅畫面并非看到的這般簡單,有一個很容易被人忽略的細節(jié)卻有著極大的意義——圖中的人物是從左往右走,我們都知道就在這版人民幣發(fā)行的前幾年,我國“左傾”錯誤甚囂塵上,在全國范圍內(nèi)刮起了一陣旋風,它使得新中國呈倒回式發(fā)展,為了挽回錯誤,這張人民幣還沒怎么流通便回籠銷毀,并發(fā)行背綠一角作為替代品。
目前,一張1960年一毛的是市場價價格在五千元左右,百張連號價值超過五十萬,因為它有著龐大的市場需求量,所以價格必然還將水漲船高。1960年一毛歷史過于悠久,存世量極少,若將來有人將它炒作至高價,相信是意料之中的事,而且定然還會有不少人對此趨之若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