崇禎年間鑄行的崇禎通寶,種類繁多,計有百余種。崇禎元年開鑄的崇禎通寶,每文重一錢二分五厘,鑄作精良。但三年后,改為北京錢重一錢,南京錢重八分,從此后,錢制開始趨于復雜,崇禎通寶以小平錢為主,有當二,當五,當十大錢,不過崇禎通寶背滿文卻是一個特例,大明皇帝的年號與死敵大清國的滿文同時出現(xiàn)在一枚錢幣上,于情于理皆不通。
崇禎通寶”背滿文錢錢正面為“崇禎通寶”四個漢字,與其它同文錢無大異,但其背卻有滿文“寶泉”字。錢徑22毫米,穿徑6·1毫米,厚僅0·1毫米,錢體輕薄,滿文漫渙,鑄工粗糙。
根據(jù)考證和對實物的研判,此錢是滿清入關(guān)之初清政府鑄造的官錢。《清史稿·食貨志》中有這樣一段記載:“初,戶部以新鑄錢足用,前代惟崇禎錢仍暫行,余準廢銅輸官,償以直,并禁私鑄及小錢、偽錢,更申舊錢禁。”滿清入關(guān)之初,為了籠絡占絕對數(shù)量的漢族人的民心,就可允許前代崇禎錢與本朝錢混合繼續(xù)流通,在此情況下,暫時鑄造的一批“崇禎”錢,想必會是清政府延續(xù)既有政策的措施。在過渡階段,會在錢背加鑄滿文以示區(qū)別。有理由相信,該錢的鑄造時間當在順治初年的一段時間里。最有說服力的是,在錢幣背面鑄滿文以紀鑄錢局,已完全體現(xiàn)了滿清入關(guān)以后鑄幣的顯著特征,而這種錢有一定的存世量,目前市場價格一般在數(shù)十元至百元之間,并不算貴。
愛藏網(wǎng)正在0元起出售各種古錢幣通寶,有興趣的泉友下載愛藏APP注冊即可了解更多【買賣古錢幣及鑒定真假估價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