開鑄于清末的十七省二十局,沒有一個不鑄當十銅圓,而二、五、二十文銅圓,也只鑄了一部分當十銅圓。民國初期,廣東開始鑄造機制銅圓,1900年(光緒二十六年),兩廣總督德壽與前任總督李鴻章奏準仿造香港銅仙鑄造機制銅圓。與方孔銅錢相比,機制銅圓鑄造精良,市商樂用,流通順暢。第二年,清政府即諭沿江沿海各省準許鑄錢。在此之后,全國各地都開始鑄造銅圓。
十七二十局先后鑄造的當十銅圓,版面眾多,品種多樣。僅僅是按明顯的差別劃分,其布局也有幾百種之多。若按細微差別劃分,其排版當超過千種。所以當代銅圓收藏愛好者每時每刻都在尋找不同版式的銅圓,這是最令人高興的事情,如作者之流,熱衷于銅圓收藏,偶有新版式銅圓的發(fā)現,則欣喜若狂。清銅圓版版式繁多,尤以正午戶部所鑄的大清銅幣最多。
大清銅幣是中國近代機制幣中十大名幣之一,其聲望之高,是由其具有歷史意義和珍稀性所決定的。大家都知道,古幣的收藏價值取決于其保存數量、文化價值、鑄造工藝等。《大清銅幣》當十銅圓共鑄二十枚。地方各省所鑄銅圓,除戶部鑄造者外,均刻于中央正中,或刻于陽文省名。計議如下:戶部尚書;直;吉;奉;汴;鄂;湘;川;云;滇;川;贛;閩;粵;粵;浙;蘇;淮;皖;東;寧。在這些詞中,吉字最為罕見;川滇、云字次之;滇、贛、蘇、浙、東字又次之。
大清銅幣雖然鑄造時間不長,但版別眾多,按地名小字鑲嵌,就有二十種左右。各省局所鑄的銅圓,雖都鑄有龍形圖案,但龍形各不相同,種類也多,加之鑄幣局眾多,許多收藏家愛不釋手,熱衷于收藏不同版別的大清銅幣,極為珍貴。
大清銅幣戶部造當十文/天通---成交價:RMB3,840,000
丙午1906年戶部大清-------成交價:RMB3,720,000
大清銅幣戶部造當制錢十文-----成交價:RMB2,520,000
大清銅幣汴己酉當制錢二-------成交價:RMB2,880,000
宣統(tǒng)三年大清銅幣二十文白銅---成交價:RMB1,960,000
此外愛藏網不單單只拍賣此產品,還有其他更多的藏品也在此APP上出售,下載愛藏APP注冊即可了解更多【買賣古錢幣及鑒定真假估價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