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清銅幣版式繁多,尤以當二十者為最。多位清帝在位時發(fā)行過銅幣來作為流通貨幣,銅幣的使用具有重要的現(xiàn)實意義和歷史意義,使交易逐漸便利起來。而如今,“大清銅幣當制錢二十文”具有極高收藏價值,許多收藏家對“大清銅幣當制錢二十文”愛不釋手,而收集多種多樣的銅幣已經(jīng)成為了他們的目標。
清代機制銅圓的鑄造始于1900年(清朝光緒二十六年),止于1911年(宣統(tǒng)三年)。鑄造流通時間盡管只有十余年。此枚大清銅幣戶部造當制錢二十文,保存完好,正反紋飾清晰,從其字體、圖案以及鑄造工藝來看,極其符合大清銅幣的鑄造風格和標準,實乃真品大清銅幣。整幣成色均勻、包漿渾厚,銹色古舊,歷史過渡性明顯,有著歷史沉淀之感;經(jīng)過時間的消磨和手撫把玩,其幣邊緣光滑,齒邊平滑,色澤閃現(xiàn),呈現(xiàn)鮮明的熟舊之相。字體剛?cè)嵯酀杖欢?,圖案紋路依舊,如刀所刻,深淺合適,龍鱗雕刻精細,片片暈染到位,神龍周邊祥云襯托,威風凜凜,可見其雕工并非一般人所能及,匠師的手法堪稱一流,是一枚極為不錯的銅幣珍品,甚是難得。
巍巍華夏九千里,壯麗綿延的山河蜿蜒曲折的盤旋在華夏大地之上,山川縱橫交錯,華夏子民世世代代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,這一切勝過萬千金銀。在這場盛世畫卷里尤為值得一提的是我國最后一個封建王朝——清朝,清朝生于塞外的游牧民族,卻在華夏大地書寫燦爛文化歷史,康乾盛世,就連西方國家無不撐手舉贊,當然作為重要物質(zhì)交換媒介的銅幣,在大清的歷史里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。
清代機制銅圓的鑄造始于1900年(清朝光緒二十六年),止于1911年(宣統(tǒng)三年)。鑄造流通時間盡管只有十余年,但其鼎盛時期全國共有十七省二十局開機鑄造銅圓。如以細微區(qū)別劃分,其版式在千種以上。因此當代銅圓收藏愛好者以收集到十大名譽錢幣之“大清銅幣”為最大樂事。這是我國錢幣史上稱謂“機制幣”的開始。目前存世的清代“大清銅幣”當制錢十文,共發(fā)現(xiàn)乙巳、丙午、丁未、戊申、己酉、辛亥六種年號,另計中央戶部、直、吉、奉、汴、鄂、湘、川、云、滇、川滇、贛、閩、粵、浙、蘇、皖、東、寧十九個省局。
現(xiàn)在來說就是古錢幣,從一枚古錢幣上就能看出一個朝野的興衰。我國清代銀圓雖然制造時間不長,但是有許多珍品幣流傳,這些難得一見的藏品,在近年的市場中卻屢有出現(xiàn)。此枚錢幣正面“大清銅幣”,藏品正面珠圈內(nèi)滿漢文“大清銅幣”,其兩側(cè)分列干支紀年,左右邊緣分列戶部二字,下環(huán)鑄幣值“當制錢二十文”,此類銅元鑄幣不多,辛亥革命爆發(fā),清王朝滅亡,故鑄幣有限,極具收藏價值。
大清銅幣的成交價格
大清銅幣(湖北省造)款錢幣:120萬
大清銅幣(戶部皖丙午當制錢十文):185萬
大清銅幣(戶部鄂丙午當制錢):180萬
大清銅幣(戶部丙午當制錢十文):160萬
大清銅幣的鑒別辦法
1.以鑄造低不同為區(qū)別
各地區(qū)的特點就不一一敘述了,先了解的可以針對自己手里面的錢幣再去搜索相對應(yīng)的特征;
2.以鑄造年代不同為區(qū)別
清代鑄造機制銅圓1900年(光緒二十六年)始,至1911年(宣統(tǒng)三年)止,歷時十余年。1900年廣東開鑄銅圓之后,清政府諭令沿江沿海各省仿鑄時,并未規(guī)定統(tǒng)一的格式。
3.看銹色
一般來說,偽造品上面的銹色都是比較輕浮的,很容易脫落,一般用堿水一煮就會還原其本來的面目了,所以大家在鑒定大清銅幣真假的時候可以通過觀察其銹色。
4.以鑄造工藝及鑄造材質(zhì)不同為區(qū)別
當十銅圓的鑄造工藝的不同,型制大小厚薄的不同,也是區(qū)別當十銅圓版別的重要之處。
5.以幣背龍型圖案不同為區(qū)別
清代當十銅圓各省局所鑄銅圓盡管其幣背皆采用龍型圖案,但龍型各異,種類繁多,可以從幣背龍圖明顯區(qū)別之處著手。
目前除了拍賣大清銅幣以外,愛藏APP還有多種古錢幣正在出售,各朝代各版別的古錢幣都有,下載愛藏APP注冊即可了解更多【買賣古錢幣及鑒定真假估價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