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代偽齊政權劉豫(金人扶植政權)阜昌年間(公元1131年~1137年)鑄,折三楷書、篆書成對,另有阜昌元寶、阜昌通寶。當然了,本篇文章先重點講講阜昌通寶這枚古錢幣。那么我們一起來看看如何區(qū)分阜昌通寶真假以及阜昌通寶的最新價格是多少。
阜昌通寶的鑄造背景:
靖康二年(公元1127年),北宋為金所滅,并擄走徽、欽二帝。在金兵大舉南下之時,濟南知府劉豫,在威逼利誘之下屈膝投降。金人為了穩(wěn)定北方政局,維護地方統治,并與南京相抗衡,讓他當了“兒皇帝”,國號為“齊”,建都大名府(今河北大名縣)。劉豫既當了皇帝,就要有年號,因他是景州阜城(今河北阜城縣)人,為炫宗耀祖,癡心讓自己的家鄉(xiāng)得到昌盛安寧,下詔以“阜昌”為錢文鑄阜昌錢。
阜昌通寶的最新價格:
阜昌重寶折三錢文、鑄造均精,存世較稀見,目前市場價格在40萬元左右。
如何區(qū)分阜昌通寶真假:
入土的阜昌重寶,表面都會因氧化而生成綠色的氧化銅,俗稱銅銹,年代久遠的,還會與鐵、鉛、汞、砷等元素發(fā)生化學反應生成五彩斑斕的銹色,也就是五彩銹。古錢的銹蝕有多種多樣,既有真?zhèn)沃畡e,又有地域、厚薄之分,南方土壤多雨潮濕帶酸性,銹蝕較嚴重且相對疏松,綠銹中常混雜有藍、綠和紅色銹,稱為‘紅綠銹”,有的銅銹中還會泛出一片片或一點點水銀般的光澤,稱為水銀銹,北方少雨干燥,銹蝕堅硬板結,銹色多呈綠色或藍綠,是為硬綠銹。其錢體大多綠銹滿身,就是常說的“北坑”河中撈起的古錢,銹蝕多呈灰白色,堅硬異常,極難清理,常叫做沙銹。
銅質和銅色上鑒別:古錢的銅質主要有紫銅、青銅、黃銅、白銅等數種。紫銅的含銅量最高,一般在90%以上,顏色紫紅。青銅屬銅錫鉛合金,其顏色有深紅、淡紅或水紅、青白、微黃等種。黃銅指銅鋅合金,其色有淡黃、金黃之分。白銅指銅合金,多見于近代機制幣。有一些銅色銀白的方孔古錢,習慣上也稱為白銅錢,但實際上并不含或含很少。它仍是一種青銅,只是鉛錫的成分較多而引起了銅色的變化,為了尊重習慣及鑒別上的便利起見,現仍稱為白銅錢。
中國的古錢幣經歷了幾千年的變革,見證了幾千年的風雨變幻,其濃厚的文化思想底蘊使得古錢幣的美學研究工作具有不同的意義。而這枚阜昌通寶就說明了一切,畢竟阜昌通寶的本身收藏價值就很高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