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洪熙通寶的簡介
洪熙”為明仁宗朱高熾的年號,其在位僅十月有余,期間是否鑄有自己的年號錢歷史記載不詳,后世存有爭議。一種說法認為“洪熙通寶”是明仁宗洪熙元年(公元1425年)所鑄,不及入市駕崩,故傳世稀少;另一種說法認為此幣為嘉靖年間補鑄。
“洪熙通寶”實物直到上世紀(jì)二三十年代,被收藏大家張叔馴、羅伯昭先生各獲一枚小平錢。張氏一品早已銷跡多年,不知流落何方,另一品由羅氏在新中國成立后捐獻給了中國歷史博物館。之后湖南周自力先生還藏有一枚“洪熙通寶”背福十大錢,華光普先生編撰的《中國古錢大集》一書將其視為“僅見品、真?zhèn)未肌薄?/span>
二、洪熙通寶的價值
明代稱銅錢為制錢,為避太祖朱元璋諱,僅鑄通寶一種寶文,書法楷體,錢文直讀。洪武錢、嘉靖錢五等幣值皆全,洪武通寶背文較為復(fù)雜,有紀(jì)地;紀(jì)制、;紀(jì)地、制;紀(jì)重幾種背文,其中背文紀(jì)地京、濟、平小平錢及京、廣、桂之折二、折三、折五錢等極少見;嘉靖年間鑄錢多精品,如折十雕母、折二以上大錢等都較少見。
其它如永樂、萬歷、天啟、崇禎雖非數(shù)品皆全,但也是五等錢制延續(xù)。洪熙通寶、永樂背三錢大錢、弘治大錢、嘉靖雕母、萬歷特大錢、背孕三星者及銀質(zhì)萬歷年造,崇禎銅質(zhì)雕母及背十二兩大錢皆為孤品而成為無價之寶。另外,萬歷折二背戶二者,泰昌厚重錢及天啟、崇禎中的個別版別,存世也相當(dāng)稀疏,價格當(dāng)在萬元以上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