雖然“光緒元寶”在目前收藏市場上比較常見,價格也不算太高,但是個別版本的光緒元寶還是有著比較高的價值,比如江南省制造光緒元寶由于其停止流通的時間比較久,加上鑄造期比較短,造成存世量并不多,而在收藏流通中損失的也比較多,從而決定了它上升空間的龐大。那么今天我們來講講江南龍洋圖鑒,江南龍洋鑄量有多少?
(圖片來自雅昌藝術品拍賣網)
江南龍洋圖鑒
江南省造甲辰光緒元寶庫平七錢二分銀幣,南京造幣廠于光緒三十年(1904年)鑄造,錢幣正面中央珠圈內鐫滿漢文“光緒元寶”四字,圈外上端鐫“江南省造”,下端鐫面值“庫平七錢二分”,左右兩側分鐫干支紀年“甲辰”二字,“甲辰”字上側鐫英文字樣;銀幣背面中央鐫一個新版龍圖,周圍環(huán)繞英文介紹,左右各鐫一個六點花星。錢幣正面鮮然可見滿漢文化的融合,而錢背卻明確標示了西方文化的介入。其流通痕跡明顯,邊齒過關,龍鱗清晰,具有極高的投資價值和收藏價值。
江南龍洋鑄量有多少
清朝初年設置江南省,但江南省所鑄的銀幣在市場上流通的時候,江南省早已不復存在了,故它是我國貨幣歷史上唯一有省份之名分而無實際省份的一種銀幣。
光緒二十三年三月,駐蹕廠啟用“江南鑄造銀元制錢總局”關防,故后來該廠所產的銀元均標以“江南省造”。鑄幣之初,劉坤一令籌防局暫借經費8萬兩銀,又派劉世芳赴湖北銀元局抄取三種章程,銀幣式樣亦仿制湖北銀元圖樣設計,僅將省份字樣改為“江南省”。十月二十八日銀元廠竣工,當年開鑄三種無紀年版別銀元(俗稱老江南)。從光緒二十四年至三十一年(1898—1905),江南造幣廠在八年時間里生產的銀幣增加了干支紀年(俗稱新江南),這是我國在銀幣鑄造上攜干支紀年系列最早的省份。根據(jù)八年鑄幣統(tǒng)計,光緒三十一年鑄幣最少,共鑄幣200多萬枚銀元,光緒二十七年最多,共鑄造銀元5000多萬枚。
光緒三十二年,江南銀銅元總局改名為江蘇江寧戶部造幣分廠;光緒三十三年五月,又更名為“度支部造幣分廠”,由度支部換給關防。宣統(tǒng)三年9月21日至10月11日,鑄造一元銀幣70.25萬枚,二角銀幣5.5萬枚,一角銀幣1萬枚。現(xiàn)存世的有”江南省造宣統(tǒng)元寶”1.44和7.2分兩種。另外光緒23-25年,發(fā)行半圓870枚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