開元通寶版別及知識

人氣:6074 發(fā)布時間:2021-05-14 10:10:16 來源:用戶投稿

  【開元通寶】


  1.基本信息


  開元通寶為唐代貨幣,錢幣在唐代始有“通寶”。唐初沿用隋五銖,輕小淆雜。唐高祖武德四年(621年),為整治混亂的幣制,廢隋錢,效仿西漢五銖的嚴格規(guī)范,開鑄“開元通寶”,取代社會上遺存的五銖。


  《舊唐書·食貨志》記載:“(唐)高祖即位,仍用隋之五銖錢。武德四年(621)七月,廢五銖錢,行開元通寶錢,徑八分,重二銖四絫,積十文重一兩,一千文重六斤四兩?!卞X文由書法家歐陽詢書寫,面文“開元通寳”,形制仍沿用秦方孔圓錢。


  2.緒言


  開元通寶是唐代第一種貨幣,也是發(fā)行量最大,沿用時間最長的貨幣。由于其質(zhì)量合理,通貨控制得當(dāng),錢幣做工比較精美,故深受百姓喜愛。開元通寶已經(jīng)成為大五帝錢的一部分,具有辟邪,旺財?shù)墓πА?/p>


  另外,許多人都認為開元通寶是年號錢,理由是唐玄宗李隆基有個年號是開元,這是錯誤的。開元通寶是非年號錢,在唐代初年就已經(jīng)鑄造,是由歐陽詢親自題字,歐陽詢是初唐人物,而李隆基生于盛唐,二人生活年代相差百余年,從年代上講,歐陽詢就不可能給李隆基的鑄錢題字。而李隆基將年號定為開元,純屬巧合。


  3.鑄制


 ?。ㄒ唬┬沃?/p>


  在質(zhì)量上,一般的開元通寶每文重一錢,每十文重一兩,每貫(即一千文)重六斤四兩。每文重二銖四絲,折合質(zhì)量約4克。但在唐玄宗開元年間,由于處于盛世,開元通寶的銅料增加了一到二成,這時的開元通寶質(zhì)量約為4.5克至5克,因而厚重的開元通寶也多半是此時鑄造。在樣式上,初唐開元通寶光背無文,中唐起錢背開始有星、月及其他紋飾,晚唐會昌開元則在錢背面加上錢局所在地名。經(jīng)過三百余年鑄造,版別復(fù)雜。唐代以后仍有冶鑄,但樣式大多與唐有別。在規(guī)格上,開元通寶基本是小平錢,但唐代也鑄有少量“開元通寶”折十大錢,屬開爐紀念性質(zhì),后代也有偽造。


 ?。ǘ╁X文


  《舊唐書·食貨志上》記載:“武德四年七月,廢五銖錢,行開元通寶錢。開元錢之文,為給事中歐陽詢制詞及書,文字莊重、雋秀、挺拔,時稱其工。其字在篆隸之間,其詞先上后下,次右左讀之(即直讀,讀作開元通寶)。自上及右回環(huán)讀之(即旋讀,讀作開通元寶),其義亦通,流俗謂之開通元寶錢?!?/p>


  4.文錢讀法分析


  從《舊唐書》的記載中看,規(guī)范讀法是“開元通寶”。但也能從記載中了解到有些人將錢文讀成“開通元寶”。從字面意義上講,兩種讀法都有道理。


  從文史依托上講,“開元通寶”讀法中的“開元”一詞最遲在東漢初年時就已經(jīng)出現(xiàn)。東漢初期著名學(xué)者,史學(xué)家班固在他的文章中屢次提及“開元”一詞。他在《漢書·李尋傳》中寫道:“漢興至今二百載,歷紀開元,皇天降非才之右,漢國再獲受命之符。”他還在《東都賦》中寫道:“夫大漢之開元也,奮布衣以登皇位?!眱商幍摹伴_元”均指開國,開辟新紀元之意。至于“通寶”一詞,則為歐陽詢首創(chuàng),意為流通中的寶物,故錢幣在唐代始有“通寶”。“開通”一詞在唐以前古籍中指打通,疏通,引薦之意?!霸獙殹币辉~在西晉陳壽的《三國志》中有記載,指不可多得的人才。但二者均與錢文含義根本搭不上邊。故可見讀成“開元通寶”有文史依托,顯得自然。而讀成“開通元寶”則缺乏文史依托,顯得突兀。另外,從精神內(nèi)涵上來講,“開元通寶”能體現(xiàn)出唐朝包羅萬象,恢弘大氣,奮發(fā)進取的精神,也符合唐朝的時代背景。而“開通元寶卻無法體現(xiàn)任何積極向上的精神。從鑄期上來講,開元通寶作為非年號錢,鑄期很長。開元通寶經(jīng)久不息的奧秘就在于它被統(tǒng)治者們看做是吉語錢。讀成“開元通寶”能明顯體會到吉語就是“開元”,而讀成“開通元寶”卻無法體現(xiàn)任何吉語。故綜合以上分析,《舊唐書》的記載是正確,可靠的,而錢文的正確讀法就是“開元通寶”。


  近代泉學(xué)家唐石父先生,力排眾議,師古不泥,從歷史典籍入手,正本清源,認真考證,對該錢的正確讀法,在理論上作出詳盡精辟研究。明確指出,唐武德錢文應(yīng)為旋讀,即“開通元寶”。他在《中國古錢幣》一書中列舉了五方面的例證。一是生活在隋唐之際的詩人王梵志的《奉使親監(jiān)鑄》中記載:“奉使親監(jiān)鑄,改故造新光。開通萬里達,元寶出青黃。本性使流傳,涓涓億兆陽?!彼恰皬U五株,行新錢”的親歷者,他詩中的“開通萬里達,元寶出青黃”解釋了“開通”為了流傳萬里,“元寶”則在青黃不接之際出現(xiàn)。二是唐錢七種,六種皆為旋讀,可見唐代讀法以旋讀為主。三是日本錢幣是受唐代錢幣直接影響,確切說是受開通元寶直接影響鑄造的,而日本皇朝十二錢都是旋讀,無一例外。四是后世錢文鑄有周通元寶、漢通元寶、宋通元寶。宋歐陽修《歸田錄》中有“國家開寶中所鑄錢,文曰宋通元寶”,足以證明是旋讀。五是如果稱開元通寶,那自唐武德年間,開元一詞變?yōu)槌S迷~語,甚為通俗,唐玄宗擬議新紀元時便不應(yīng)該再用開元作為年號。


  5.材質(zhì)


 ?。ㄒ唬┿~制


  銅質(zhì)開元通寶是比較常見的一類開元通寶,由于年代較遠,出土錢幣較多,故大多表面有銹,磨損嚴重。初唐外郭較細,中唐以后外郭變寬變粗。開元通寶一般內(nèi)郭較細,圓穿鑄造方正。錢文為隸書“開元通寶”四字直讀。通字“甬”頭極有特色,融合了篆書的特點?!伴_元通寶”版制較多,可分為早中晚三期。早期開元輪廓精細,文字精美;中期錢背多鑄有星、月等各種紋飾;晚期的由于銅料冶煉不精,鑄幣粗糙,以“會昌開元”為代表。又“開元通寶”四字中元字形不同時期形有小異,“元”字第二筆有左挑、右挑、雙挑區(qū)分,其中又以后兩者較少見。


 ?。ǘ┙疸y制


  除銅質(zhì)開元通寶外,唐朝也鑄造過金、銀質(zhì)開元通寶。(另外還有玳瑁、鐵、鉛等材質(zhì))這兩種貴重金屬幣僅限皇家賞賜,供顯貴玩賞,并不投入流通,因此存世量極小,尤其是金開元,更彌足珍貴。金開元通寶是仿銅開元通寶鑄造,并不作為流通貨幣使用,為宮廷賞賜錢。有詩曰:“開元皇帝掌中憐,流落人間二十年,長說承天門上宴,百僚樓下拾金錢?!笨梢娞崎_元盛世的奢華。1970年西安何家村出土30枚金開元通寶,是那個時期唯一的一次發(fā)現(xiàn),足見其珍稀程度。


  6.鑒別方法


  (一)聽聲音


  開元通寶,尤其是初唐的,用料講究,做工較為細膩,因年代久遠,內(nèi)部成分會有變化。銅質(zhì)被氧化,盡脫火氣。將真品開元擲于地上,清脆響亮,有一定彈性,聲音低沉則證明其內(nèi)部有裂。


 ?。ǘ┞剼馕?/p>


  真品開元通寶很多都是罐裝窖藏,有純正的泥土香味,而偽品銹色來源于迅速的化學(xué)反應(yīng),往往有刺激性氣味。


  (三)探針法


  用縫衣針對生坑開元通寶進行試挑,把縫衣針針頭向下豎直下壓,放手后,真品開元通寶上的縫衣針會掉下去,而偽品由于做的銹往往富有一定彈性,針不會掉落。


  (四)比較密度


  密度是物質(zhì)的一種特性,可以拿與幾個開元通寶相同質(zhì)量或相同體積的同種物質(zhì),真品的開元通寶在相同質(zhì)量的情況下,體積也相同。而偽品在相同質(zhì)量的情況下,體積比它同一種物質(zhì)大;在相同體積的情況下,質(zhì)量比它同一種物質(zhì)小。如果是不同質(zhì)量和不同體積的,而且是同一種物質(zhì)的,則計算它們的密度,再比較,密度與同一種物質(zhì)相同或接近的是真品,但是密度比同一種物質(zhì)小的是偽品。


 ?。ㄎ澹╄b別技巧


  對于會昌開元鑒別應(yīng)加以注意。史料記載會昌開元有23種,是各州錢局鑄錢時于錢背加蓋鑄局地名的一類特殊開元錢,這種開元通寶錢幣字體十分隨意,很不規(guī)整。其中特別注意揚州局所鑄錢幣為紀念會昌滅佛,背面為“昌”而非“揚”。若發(fā)現(xiàn)文字秀麗規(guī)范,或背文有“揚”者,定為偽古。另外,保存錢幣入盒袋即可,錢文應(yīng)朝下或內(nèi)置,以防磨損。


  7.歷史背景


  隋煬帝大業(yè)十三年(公元617年),正值隋朝末年,天下大亂,民不聊生。隋唐國公,太原留守李淵趁機起兵,攻克隋都大興,自封唐王,立隋煬帝孫楊侑為帝。不久廢楊侑并自立為帝,改大興為長安,建立唐朝,隋亡。唐朝初建,為統(tǒng)一全國,簡化軍餉籌集步驟,故唐朝建國伊始仍然沿用五銖錢。在唐朝始鑄開元通寶之前,始于漢代的五銖錢在全國已流通700余年之久。期間歷經(jīng)王朝盛衰,大小輕重已無統(tǒng)一標準。即使是版式最簡單的隋五銖也有大小多種規(guī)格。再加上前代的北周,北齊和南朝錢幣的流通,通貨之狀極其混亂,又由于隋末戰(zhàn)亂,貨幣大幅貶值,百姓生活非常困苦。所以當(dāng)唐朝局勢穩(wěn)定后,為適應(yīng)其統(tǒng)治需要,于武德四年(公元621年)七月,頒詔廢五銖錢,由唐高祖李淵親自主導(dǎo),給事中歐陽詢監(jiān)制,改鑄統(tǒng)一的開元通寶。


  在開元通寶始鑄之后,唐朝(公元618年—公元907年)于貞觀二年(公元628年)滅掉盤踞朔方的梁師都,成為了一個統(tǒng)一的多民族國家。這時,封建地主經(jīng)濟與文化在全國范圍內(nèi)得到了較長時期的穩(wěn)定發(fā)展,整個封建社會的經(jīng)濟與文化均呈現(xiàn)出繁榮景象。唐太宗于公元626年8月即位后,勵精圖治,審慎地調(diào)整了統(tǒng)治政策,在政治、經(jīng)濟、軍事、文化諸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改革,使封建國家出現(xiàn)了一個相對穩(wěn)定的局面,史稱“貞觀之治”。唐玄宗李隆基于先天元年(公元712年)登基后,在位44年,歷經(jīng)先天,開元,天寶三個年號。在他統(tǒng)治的開元年間,唐朝進入極盛時期,是唐朝高度發(fā)展的黃金階段,史稱“開元盛世”。在農(nóng)業(yè)方面,均田制的推行,使耕地面積擴大,百姓生活殷實富足,府庫充實。詩人杜甫在《憶昔詩》中寫到:“憶昔開元全盛日,小邑猶藏萬家室;稻米流脂粟米白,公私倉廩俱豐實”。生動形象地描繪了當(dāng)時的興盛情景。此時的唐朝,城市商業(yè)興旺,交通發(fā)達,很多城市都設(shè)邸店,為商人服務(wù),并出現(xiàn)了原始的匯票“飛錢”(或稱“便換”)和信用機構(gòu)“柜坊”,當(dāng)時商品交換活躍、錢幣收支頻繁程度可見一斑。唐代冶煉技術(shù)取得新成就,全國有168個銀、銅、鐵、錫冶煉所,金屬器物以捶擊與澆鑄制為主,運用切削、刻鑿、焊接等技術(shù),效率大大提高??梢?,開元通寶的鑄行對歷史的進程有著良好的推進作用。


  8.經(jīng)濟背景


  我國在唐朝以前,多以銖,兩來表示錢幣質(zhì)量。從秦半兩到隋五銖,貨幣的度量都是以二十四銖為一兩的二十四進制為標準。秦朝規(guī)定,一兩為16克,一銖為0.67克,此后直至唐朝,度量衡都沒有太大變化。從唐朝開始,采用新的度量衡,一兩改為40克。而自從二銖四絲(約4克)的開元通寶流通以后,十錢為一兩的新的十進制度量衡便由此產(chǎn)生,二十四進制的銖兩制就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。錢幣的實際重量也不再以錙,銖,兩的二十四進制去計量,而是開始以厘,分,錢,兩的十進制去計量。開元通寶,徑八分(約2.4厘米),重二銖四絲(約4克),即一錢(貨幣單位或面額一文,一個錢亦即一文錢),每十文重一兩,一千文重六斤四兩。起用這種新衡制,換算便利,適合商品經(jīng)濟發(fā)展的需要。在錢幣鑄造的形制和重量上,開元錢成為唐代以后各代銅錢的標準。開元通寶的產(chǎn)生,有著深刻的社會經(jīng)濟原因。經(jīng)濟決定金融,開元通寶是當(dāng)時商品生產(chǎn)和商品交換逐漸擴大的產(chǎn)物。


  9.作用


 ?。ㄒ唬┑匚?/p>


  開元通寶錢,在我國錢幣史上具有劃時代的地位?!伴_元”,意指開辟新紀元;“通寶”,意指通行寶貨。開元錢的劃時代地位表現(xiàn)在:唐代以前的錢幣,多以形制或重量為名稱,如刀幣、五銖錢等,而自開元錢后,改稱“寶”、“通寶”、“元寶”等。開元通寶是唐朝統(tǒng)治290年中的主要流通貨幣,而且影響了中國1000多年錢幣的形制、錢文模式和十進位衡法。


 ?。ǘ┮饬x


  唐代開元通寶的鑄制與流通,在我國錢幣形制發(fā)展史上有著劃時代的意義。開元通寶簡稱開元錢或通寶錢。開元即“開國奠基”之意;通寶則是“流通寶貨”之內(nèi)涵。銅錢名曰通寶,反映了當(dāng)時人們對貨幣作用有了進一步的認識,以錢為寶,則意味著貨幣即財寶觀念的增強和人們對其崇拜程度。


  (三)影響


  開元通寶的形制不但成了后世小平錢的基本鑄式,還被沿襲了一千三百年之久,開元通寶控制下的通貨狀況良好,貞觀年間斗米僅三五文,開元年間斗米僅十文?!洱埓哉摗分杏涊d,蘇轍至京師,參知政事王介甫(即王安石)問鑄錢。對曰:“唐開通錢最善,今難及矣”。開元通寶的出現(xiàn),開元寶、通寶方孔圓錢之先河,宣告了自秦以來流通了八百多年來的銖兩貨幣的結(jié)束。從此,我國的方孔圓錢多以通寶、元寶相稱,亦即寶文錢的開始。它的文字、重量、形制均成為后世鑄錢的楷模。如五代的周元通寶,宋代的宋元通寶都模仿了開元通寶的文字形制。


  另外,日本、越南、朝鮮錢制也受到開元通寶的影響,而通寶的稱謂一直延用至近代。


  10.版別


  常見的開元通寶共有12個版別。分別是大字,大字狹元,遒勁,容弱,短頭元,直元,尨(與莽同音)字,低頭通,平頭通,小字,小通,小通小寶。可依據(jù)12種版別的特征進行集版收藏。其中,大字,大字狹元,遒勁,容弱,尨字和小字為特色版別,下面是對特色版別的詳解。


  (一)大字


  大字是開元通寶的代表字體,整體錢文肥大?!遍_“字橫而闊,”元“字相對比其它三字稍小,“通”字足部長而銳,“寶”字肥大與內(nèi)廓相接,上下延伸超過內(nèi)廓長度。


 ?。ǘ┐笞知M元


  大字狹元的文字書寫近似大字。錢文整體狹長,“元”字下部窄高且靠近,“寶”字整體長度超過內(nèi)廓,“寶”中的“貝”比大字較窄。


 ?。ㄈ╁賱?/p>


  遒勁在字體上基本同大字一樣,錢文由大字演變而來,較大字窄且更為強勁?!霸弊值诙P強頓成直角,“通”字足頭第一筆較長頓。


 ?。ㄋ模┤萑?/p>


  容弱體的開元通寶四字書寫較弱,收筆之處多圓潤。“元”字雙足平衡,挑筆較弱,“通”字走步為三撇,三撇較小且多為向下四十五度角斜,“寶”字廣貝,足小且開,收筆也是較圓潤。多鑄于唐高宗后期。


 ?。ㄎ澹醋?/p>


  尨字由短頭元演變而來,四字均較闊?!伴_”字寬,“元”字第二橫較長,“通”頭較大,足頭第一點彎,“寶”字頭寬,光背尨字中“寶”字下端一般不封口。


 ?。┬∽?/p>


  小字版也叫窄通寶版,四字錢文都有各自特點?!霸弊中《鴦盘簦巴ā弊诸^大,部分“通”為斷舟通(即通字足部長橫斷開為兩橫,據(jù)說是為了說明反周復(fù)唐。),“寶”字窄長。多鑄于武周時期。


  11.分期


  關(guān)于開元通寶分期問題,根據(jù)幾位專家對唐初紀年墓考證,分為以下時期:


 ?。ㄒ唬┏跆崎_元


  公元621年,開元通寶始鑄。初唐開元始于唐高祖武德四年,終于唐高宗中后期。初唐開元通寶行用錢是錢文為歐陽詢所書、經(jīng)錢監(jiān)嚴密督造的一種優(yōu)質(zhì)開元錢,又叫武德開元。從質(zhì)地上看,初唐開元所用材料為青銅和白銅,面、背肉好,廓整,錢文深竣清晰,銅質(zhì)純凈,鑄造精良。從形體上看,錢徑24毫米至25毫米,穿徑7毫米,廓寬2毫米,質(zhì)量為3.7克到4.2克,集中于4克。從錢文上看,正面“開元通寳”四字含八分及隸體,筆劃端莊沉穩(wěn),“開”字間架勻稱,疏密有致;內(nèi)部作“井”狀且“井”部不與內(nèi)廓相接,“元”字首劃為一短橫,次劃長橫左挑;“通”字的“辶”前三筆各不相連,呈三撇狀,“甬”部上筆開口較大;“寳”字著筆莊重,其“貝”部內(nèi)為兩短橫,不與左右兩豎筆連接,整體錢文筆畫較粗,但書寫的自然,靈動,富有活力。錢背光背無文。但是,自初唐后期起,出現(xiàn)了一些寄郭大字的版別,筆畫也逐漸變細,并著手開始向盛唐開元過渡。


 ?。ǘ┦⑻崎_元


  盛唐開元始于唐高宗中后期,終于唐玄宗天寶末年。從質(zhì)地上看,盛唐開元主要采用青銅和紫銅鑄造。面,廓更加精細,做工更加精美。從形體上看,錢徑25毫米到27毫米,穿徑7毫米,廓寬2毫米到3毫米,質(zhì)量為4.2克到5克,集中于4.7克。從錢文上看,盛唐時期的開元錢文是變化中的。相比初唐,盛唐的錢文變得更加纖細,并逐步從歐陽詢書寫的初唐開元錢文端莊沉穩(wěn),大氣灑脫的筆體,演變成筆劃疏朗,纖細清秀的筆體,“開”字逐步變長,內(nèi)部的“井”部與內(nèi)廓相連。“元”字首橫加長,次劃左挑,“通”字的“辶”前三筆由三撇狀逐步演變?yōu)樗七B非連的頓折狀,進而又演變?yōu)檫B續(xù)的拐折狀?!梆辈可瞎P開口逐漸變扁,“寳”字之“貝”部內(nèi)中間兩橫加長,與左右兩豎筆相銜接?!板病毕碌摹盃枴敝鸩窖葑?yōu)槿齻€豎道。整個字體比初唐更加標準,規(guī)范,但少了初唐開元字體的靈動與活潑。這些演變在唐玄宗開元年間完全定型,脫離了初唐開元的體系,自成一版并趨于穩(wěn)定。對于錢背面而言,盛唐初期的光背無文,從唐玄宗開元年間起開始有星月印記。背面的月型印記在坊間傳說為楊貴妃的指甲痕,故民間又稱其為貴妃錢。其實這些說法并不可信。事實上,星月型印記為各錢局錢爐上的爐記,用來區(qū)分不同的錢爐。另外,對于做工精好的那些右挑,雙挑的開元通寶,一般也鑄于此時。


 ?。ㄈ┲刑崎_元


  中唐開元始于唐肅宗初年,終于唐憲宗元和末年。這一時期的開元通寶特點與盛唐后期的大同小異。從質(zhì)地上看,中唐開元主要采用青銅和紫銅鑄造,并夾有一定量的鐵,鉛。面,廓比較精整,但做工不及初唐精美。從形體上看,中唐開元的直徑在23毫米到26毫米之間,穿徑7毫米,廓寬2毫米到3毫米,質(zhì)量為3.2克到4.5克,相比盛唐有所減重。從錢文上看,中唐開元的正面錢文與盛唐后期無異,只是“開”字向?qū)掦w發(fā)展,相比正面其背文卻更加繁縟,出現(xiàn)了如祥云,同心結(jié)等新型背文。同時,傳統(tǒng)的星月背文鑄造量也大幅增加且成為主導(dǎo)。中唐初期錢文尚且精整,但經(jīng)歷安史之亂后的唐朝,鑄錢水平呈下滑態(tài)勢,后期鑄工不精,邊廓不整,向晚唐過渡。這一時期出現(xiàn)了闊字版的開元通寶,并在之后成為主流。關(guān)于花穿開元,專家考證其主要鑄造于中唐,流行于晚唐,但多為私鑄,做工也很草率,應(yīng)屬后期所鑄。


 ?。ㄋ模_元


  (特殊晚唐開元)


  會昌五年(公元845年)唐武宗滅佛,將滅佛所得銅料鑄成會昌開元。大小徑寸如之前的開元通寶,只是在錢背鑄上鑄錢局所在州的州名,如京師長安鑄“京”字、東都洛陽鑄“洛”字。而淮南的揚州為紀念會昌滅佛,所鑄背文為“昌”字。從質(zhì)地上看,會昌開元采用較為優(yōu)質(zhì)的佛銅鑄造,銅質(zhì)為青銅和紫銅。從形體上看,會昌開元普遍質(zhì)量在3.2克到4.2克之間,錢體大小與中唐基本相同,但也有小錢,可能是私鑄品。相比初唐開元通寶的統(tǒng)一,晚唐時的各地鑄錢工藝存在著明顯的差別,多數(shù)周廓偏斜,鑄文模糊,個別出現(xiàn)花穿現(xiàn)象。時過一年,唐武宗駕崩,但繼任的唐宣宗認為錢幣精好,繼續(xù)鑄造,并持續(xù)至唐亡。錢幣學(xué)界一般將會昌開元視為晚唐開元的典型標本。從錢文上看,會昌開元有京(長安,今西安),昌(揚州),洛(洛陽),益(成都),荊(江陵,今荊州),襄(襄陽),藍(藍田),越(越州,今紹興),宣(宣城),洪(洪州,今南昌),潭(潭州,今長沙),兗(兗州,今濟寧),潤(潤州,今鎮(zhèn)江),鄂(鄂州,今武漢),平(平州,今秦皇島),興(興平,今咸陽),梁(梁州,今漢中),廣(廣州),梓(梓州,今三臺),福(福州),桂(桂陽,今郴州),丹(丹州,今宜川),永(永州)共23個記地錢局標識。


 ?。ㄎ澹┢胀ㄍ硖崎_元


  普通晚唐開元在唐憲宗元和年間之后鑄造,一直持續(xù)至唐亡。它沿襲了中唐開元的特點。從質(zhì)地上看,這種開元通寶所用銅料很雜,說不清是何種銅合金,銅質(zhì)發(fā)黑,純度低,含鐵量高,個別可被磁鐵吸引。從形體上看,質(zhì)量較小,普遍不超過4克。錢徑在23毫米至24毫米之間。鑄工草率,多數(shù)輪廓不整,普遍不如中唐開元精美。很多應(yīng)屬私鑄之列。從錢文上看,正面錢文筆劃比較纖細,與中唐后期的錢文一致,但字跡模糊。在背文上,多有小型月痕,對月月痕,多月痕及孕星開元出現(xiàn),還有合背開元。它們普遍做工粗糙,有的連錢文都難以辨識。


 ?。┧借T小徑開元


  指錢徑在21毫米至23毫米之間的開元錢,這種小開元可能都是各個時期的民間私鑄錢幣?!杜f唐書·食貨志》寫道:“如聞官鑄之外,私鑄頗多”。專家根據(jù)發(fā)掘出土的小開元標本,按其流行階段,大體分出三型:


  一型,錢文筆跡極力摹仿武德開元,惟錢徑僅23毫米,重量不到3克,錢文尚清晰,穿廓尚規(guī)整,銅質(zhì)并不很差;二型,中唐小開元,字體模糊,鑄造工藝粗陋,銅質(zhì)內(nèi)摻雜鐵鉛,銹蝕嚴重;三型,晚唐小開元,周廓寬窄不一,銅質(zhì)發(fā)黑,摻雜鐵鉛,肉薄量輕,鑄范模糊,錢背穿廓近平,錢徑為22毫米至23毫米,質(zhì)量在1.7克到3克之間,多數(shù)是私鑄。


 ?。ㄆ撸┪宕畤_元


  公元907年6月1日(唐哀帝天佑四年四月十八日),唐朝滅亡,中國歷史進入五代十國時期。其中閩,楚,南漢,南唐、后蜀等政權(quán)先后鑄造過開元通寶,除南唐開元基本延續(xù)唐代開元通寶特點外,其余皆形制與唐有別。其中,閩開元字體雄健,背后有“閩”,“福”,“殷”字樣,過去曾被誤認為是會昌開元。楚和南漢的開元通寶多為小平鉛制,錢幣輕小,做工粗糙,文字漫晦,背文多種多樣,但由于鑄量較小,市價較高。南唐開元通寶基本延續(xù)中唐特點并有所發(fā)展,開創(chuàng)對錢,即除字體不同其余特征完全相同的一組錢。南唐開元通寶有篆書和隸書兩種,其中隸書基本沿襲唐制,無論篆書還是隸書,做工均很精美。它們是五代錢幣中做工非常精致的。早期錢幣緣較闊,后期由于南唐國力衰退,鑄幣較初期輕小些。由于南唐開元通寶鑄量大,價格較低,但比唐開元通寶略貴。另外南唐開元通寶中還有背四決紋的,價格較貴。


  宋太祖開寶八年(公元975年)宋滅南唐,由于宋朝通行宋元通寶,故開元通寶官鑄停鑄并退出流通舞臺,但直至清末民間仍有私鑄,主要是厭勝錢。


  12、版別介紹


  開元通寶折十

開元通寶版別及知識

  唐 銀質(zhì)開元通寶

開元通寶版別及知識

  唐 金制開元通寶

開元通寶版別及知識

溫馨提示:錢幣收藏是一種文化傳承,收藏不僅是一種興趣,更是對文化的一種保護。熱愛收藏的藏友歡迎加入錢幣收藏交流,為大家提供交流、鑒定、回收、估價服務(wù)。實時行情變化一手資訊信息!
本站部分內(nèi)容收集于互聯(lián)網(wǎng),如有侵犯您的權(quán)利請聯(lián)系我們及時刪除。
頻道精選
  • 最新
  • 最熱
  • 精品
熱門專題

Copyright © 2006-2025 馬甸收藏網(wǎng)版權(quán)所有,并保留所有權(quán)利。

北京地區(qū)最專業(yè)的人民幣收藏知識網(wǎng)站 手機:18610305151 微信:18610305151

粵ICP備13077976號-4

友情鏈接交換請加:1061611902 ,加q備注加友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