袁大頭是我國近代銀元中鑄造量最大、流通時間最廣的銀幣,也是近代機制銀元中比較有代表性的,目前錢幣收藏市場上常見大多都是民國三年袁大頭,其版別眾多,存世量不少,價值不錯,因此市面上也出現(xiàn)了很多假幣,藏友們想要收藏一枚真品還需具備一些辨別常識。那么今天就來講講袁大頭三年銀元怎么看真假?袁大頭三年銀元有怎樣的版式?
(圖片來自愛藏拍賣平臺)
袁大頭三年銀元怎么看真假
(一)驗重量:一元銀元和原來七錢二分龍洋,重量標(biāo)準(zhǔn)一般為26.6克,流通磨損也bai應(yīng)不少于25.5克,反之就要打問號;
(二)聽聲音:真幣輕輕碰擊,就會發(fā)出純真、婉轉(zhuǎn)動聽的聲音,反之其聲音或尖高,或尖銳短促,或純音或低啞。
(三)辯成色:民間有“銀子發(fā)白眼睛發(fā)黑”之說,就是說真幣越擦越白,晶瑩锃亮,表里一致,反之一擦就發(fā)黑,或灰白,或鍍銀所作,有一種浮躁感。
(四)看紋飾:真幣是鋼模具由機器沖壓而成,字圖案清新,流暢自然,龍鱗細致入微,人像眉毛胡子、雙眼皮十分清晰,反之圖案模糊不清,拖泥帶水而不平整。
(五)察邊窗:真幣經(jīng)過流通,邊齒雖有些磨損,但齒距整體劃一;自然流暢圓潤,反之邊齒生硬,不太整齊,長短不一,有淺深之感。
(六)識包漿:銀元在流通或貯藏過程中表面會留下一種特質(zhì),叫包漿,又名黑漆古,它即有自然美,又有歷史陳跡的美觀、反之仿幣往往用煙烤或黑鞋油,黑泥等涂抹,看起來不自然,還有異味,很容易擦掉。
(七)摸幣面:真幣緊密平整,無毛孔,有柔和感反之多砂眼,毛孔版面顯得粗糙,在放大鏡下幣面有凸起的細粒狀。
袁大頭三年銀元有怎樣的版式
三年袁大頭在錢幣收藏界公認的版別一般有七種:標(biāo)準(zhǔn)版(下稱天津版)、三角圓版、甘肅蘭州版(下稱為蘭州版)、加字甘肅版(下稱甘肅版)、O版、O版三角圓、怪版(含四川版,新疆版,紅軍版及其它版等)。
雖然三年有很多大小版別,但仍有區(qū)別于其他年份袁大頭的一些共同特征:胸前勛章處缺一內(nèi)小齒,除了甘肅版及蘭州版以外,三年大頭其他版別,胸前勛章處一定會缺一內(nèi)小齒,具體原因不詳,是設(shè)計師疏忽還是為了防偽而特意缺一小內(nèi)齒,無從考究。大頭銀元其他三個年份的民字書法就是一般的正楷民字,唯獨三年的民字不一樣,在字體旁還多加個一點;各年份大頭“民”字、“造”字區(qū)別。所有三年大頭銀元幣面無“造”字。而且所有三年大頭銀元的特別之處(O版除外)肩章不明顯,不是星星不明顯就是杠線模糊。還有無論是什么版,只要是三年的大頭銀元,年字的第二橫一定比第三橫長很多,這與其它年份的書法完全不同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