遼本游牧民族,長期以牛羊、獸皮、麻皮作為交換手段,最早使用的錢是由中原輸入的漢唐舊錢。遼太宗耶律德光在位期間,唐宋銅錢廣為流通。在清乾隆十六年(1757年)編輯的《欽定錢錄》中引用《遼史·食貨制》之說:“鼓鑄之法,先代撒剌的為夷離堇,以土產多銅,始造錢幣。太祖其子,襲而用之,遂致富強以開帝業(yè)?!保ā吨袊?a href='http://communtyloanservicing.com/gqb/' target='_blank'>古錢幣》唐石父主編)后代多沿用此說,以此斷定契丹建國號前,曾鑄錢幣。
“通行泉貨”錢鑄期在《中國古錢大集》中被定為遼初鑄幣,當為契丹建國號前所鑄,而鑄時正值經(jīng)濟發(fā)展、接受漢文化較快的時期,“通行泉貨”,即通行的錢幣,并非年號錢。此錢的實物遺存,也證明遼在建年號前已有鑄幣,成為遼最早的鑄幣之一。
關于“通行泉貨”小平錢,史書沒有記載,有極少數(shù)流傳,其制作雖類似遼錢,但曾因未有出土記錄,難以確定。據(jù)相關資料披露,1981年內蒙古林西縣出土遼代錢幣二十余萬枚,其中“通行泉貨”只有一枚。1989年石家莊工農路出土五代窖藏錢幣一萬四千多枚,其中“通行泉貨”也只有一枚。zmkm8.com上述兩枚“通行泉貨”形制、字形均如其它遼錢,故推定其為遼早期鑄幣。石家莊出土古錢,窖藏時間為939—946年,由此推斷,“通行泉貨”鑄行遼代早期。
此枚“通行貨泉”面文四字,與其他后鑄的有年號的遼錢(如遼太祖時鑄的“天贊通寶”、太宗時鑄的“天顯通寶”、穆宗時鑄的“應歷通寶”及以后的“保寧通寶”“統(tǒng)和元寶”等),面文的讀法一致,順時針上右下左旋讀,錢文似隸、似楷,也稱為隸楷合書,直徑23毫米,穿徑7.5毫米,面內穿框寬0.6毫米,背內穿框寬1毫米,現(xiàn)重3.3克,面背有廓,制作不俗,銹色入骨、可人,《中國古代錢幣》(高英明著)將此幣評定為一級,估價為85000元,十分珍貴。
通行泉貨,(尺寸直徑25.77~26.32)毫米,厚(1.78~2.10)毫米,極美品,估價:30000元以上,起拍價:10000元,拍賣成交價格RMB 28620元,拍賣成交時間2016-04-14
此外愛藏網(wǎng)不單單只拍賣此產品,還有其他更多的藏品也在此APP上出售,下載愛藏APP注冊即可了解更多【買賣古錢幣及鑒定真假估價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