麻梨木俗稱麻梨疙瘩,學(xué)名叫做小葉鼠李,是生長在北方燕山、太行山脈的一種落葉喬木,生長速度緩慢,并且非常耐寒。它的根部十分堅硬,紋理細(xì)密,花紋圖案各異,與名貴木材沉香木十分相像。北京處于燕山山脈和太行山脈的中間位置,也是北方最大的文玩消費市場。麻梨木的生長十分緩慢,四五十年才能長到直徑20厘米,是短時間內(nèi)難以再生的資源。
隨著木材稀少,價格上升,很多文玩愛好者也開始盤玩麻梨木的手串。
麻梨木最初雕刻成型的時候略顯粗糙,經(jīng)過耐心細(xì)致的打磨之后,會變得細(xì)膩有光澤。
今天的麻梨木,更多的承載的是民族的文化和文玩的精神,擺件、甚至原木都被愛好者們收藏把玩,也因此,更多更優(yōu)秀的麻梨木雕刻作品,呈現(xiàn)在了世人的面前。
麻梨疙瘩的價格
麻梨疙瘩一般做把件和手串比較多,北京人愛玩這個的多。麻梨疙瘩受愛裂、砂眼的影響往往取材率極低,所以原料的價格很低,只能賣到不到十元一斤的價格。
麻梨疙瘩手串的價格沒有崖柏高,一般的一二百元,中檔的三四百元,好點的六七百元,極品就是幾千了。
玩木頭,推薦一個地方,可以去北京小武基紅木市場看看,那邊加工木質(zhì)擺件、把件和手串的店比較多,收原料,也出成品,價格也相對公道。
麻梨疙瘩玩得有講究
1、打掉紅臘
很多作坊在出品麻梨手串的時候,為了賣相好看或者是掩飾極小的瑕疵,大多都給手串在拋光時打上了紅蠟,打蠟前后區(qū)別還是蠻大的,效果和化妝差不多。
所以上手盤玩需要把這層紅蠟去掉。打掉紅臘時最好用布質(zhì)比較硬的布,比如搓澡巾等。
麻梨疙瘩是樹木根部,根部是植物吸取養(yǎng)分的最前端,所以毛細(xì)血孔也較為發(fā)達(dá),所以打紅蠟時,要根據(jù)每天盤玩時間,過程持續(xù)三天到一周。
盤磨和念經(jīng)時盤珠子是不同的,這個過程是360度無死角的盤磨,盡量不要給珠子上留死角,否則后期處理會很麻煩。
2、壓平毛細(xì)孔
在打掉紅蠟以后,最好使用棉質(zhì)品如純棉毛巾等進(jìn)行盤磨,這個過程比較熬人。因為打掉紅蠟之后,珠子的表面變了!
別驚訝珠子和購買時不一樣了,一些小瑕疵也不必耿耿于懷,這些都是正常的。寶石美玉,小疵難免,謝家寶樹,偶有黃葉,何況一串珠子呢。
這個過程,建議不要直接上手,手上的汗如果此時滲透進(jìn)珠子的毛細(xì)孔,會使得珠子變得暗淡,包漿以后就非常難看了,當(dāng)然蘿卜白菜各有所愛,單單就喜歡這種顏色的愛好者可以無視。
這個過程至少要持續(xù)到20天左右,每天堅持盤磨。20天之后,會在珠子表層形成一定的觸摸阻滯感,這個時候就可以稍微歇一歇了。
3、少許放置
在阻滯感形成之后,將珠子用密封袋封起來之后,放置于避光防潮的環(huán)境中。如果遇到下雨天,可加放一包干燥劑,就是吃瓜子等零食里放的那個東東,取出來放進(jìn)去即可。時間大約一周左右。
4、開始循環(huán)操作
這個時候喜歡用手的用手,但是建議還是用布制品。
手和臉上的油脂都可以利用,注意要盤得均勻;長期收藏不玩的,可以用毛巾盤表面,因為不上油不上手,木色能保持得更亮麗。
密度大,木性好,比較壓手,麻梨疙瘩絕對是純爺們的首選,盤玩起來更有質(zhì)感。
相對于紫檀,麻梨油性較小,加之棕眼細(xì),因而如果說要玩到包漿,帶玻璃底這種,其實需要不小的耐心,有些朋友耐心較好,上手就布盤,而且一盤就是半年,甚至一年,這種方式十分可貴,不急不躁,直到包漿再上手,非常厲害,而盤出來的麻梨也非常漂亮,晶瑩亮麗,花紋清晰,后期也不會變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