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歷是“南明”的一個年號,歷史書上“唐、宋、元、明、清”,按年份排列齊全,可是找不到南明。史學(xué)以1643年李自成農(nóng)民軍攻入北京城,崇禎皇帝在景山吊死為明朝終結(jié);清朝自順治元年(1644年)清軍攻占北京,順治皇帝及滿清政府遷入北京起算。南明是清朝已經(jīng)開始統(tǒng)治中國,明朝官宦、遺老擁立皇族后裔建立的小“朝廷”,連流亡政府都算不上。那么你知道永歷通寶各種版別嗎?永歷通寶尺寸怎么樣?
(圖片來自雅昌藝術(shù)品拍賣網(wǎng))
永歷通寶各種版別
“永歷通寶”錢鑄造時間長,版式眾多,有小平、折二、折五、折十4種面值;錢文書法多樣,有篆書、行書、草書、楷書等。根據(jù)鑄造區(qū)域的不同,大體可分為三種類型。第一種類型是永歷政權(quán)在其直接控制下的廣西、廣東及周邊鄰近地區(qū)鑄造的永歷通寶錢。以小平錢為主,也有少量折二型錢。又可分為光背和背文錢兩種,版式品種較為復(fù)雜。光背錢中有“珍寶”版別,較為少見。背文錢有星紋及“工”、“戶”、“御”、“敕”、“定”、“國”、“督”、“府”、“道”、“部”、“留”、“粵”、“輔”、“明”等文字。除“定”、“國”、“留”、“粵”、“輔”、“明”多見外,其余字均少見,其中背“府”字錢目前僅見數(shù)枚,且錢幣學(xué)界對其真?zhèn)紊写鏍幾h。
第二種類型是李定國、孫可望在云南、貴州地區(qū)鑄造的永歷通寶錢,內(nèi)外廓均較寬,以背有“五厘”、“壹分”字樣的折銀錢為主。永歷三年(1649)李定國、孫可望擁永歷正位后,開鑄背有“五厘”、“壹分”的永歷錢?!拔謇濉?、“壹分”是對銀作價,故稱折銀錢。背“壹分”的折銀錢有大小兩種。小“壹分”折銀錢的“歷”字有四種寫法,即“雙木一日”、“雙禾一日”、“雙木一目”、“雙禾一目”四種版別,其中以“雙木一日”、“雙禾一日”版別較為少見。
第三種類型是鄭成功政權(quán)委托日本長崎鑄造、在閩臺地區(qū)流通使用的永歷通寶錢。永歷二年(1648),鄭成功始奉永歷正朔。為籌措軍費,永歷五年(1651)鄭成功委托日本長崎鑄造永歷通寶錢,此后還有多次鑄造。鄭成功鑄永歷錢版別和品種較為簡單,只有折二型錢一種,均素背無文,錢文有篆書、行書、草書之分,文字秀美。主要流通于東南沿海一帶,鑄造數(shù)量不多,現(xiàn)存世較罕。
永歷通寶尺寸怎么樣
南明桂王朱由榔在廣東肇慶稱帝時鑄。此錢版式多種,可分四等,小平錢徑2.5-2.7厘米,重4-4.8克,折二錢3厘米,折五錢3.2厘米,折十徑3.5-4.5厘米,重10-26克,輕重大小懸殊較大,除光背者,小平錢背文,御敕督部道府留粵輔明定國,尚有記局,記值等,折五背文五厘,折十背文壹分。永歷帝雖在位16年, 臺灣永歷錢甚至流通時間達(dá)37年之久。清廷在臺灣鼓鑄康熙錢后, 永歷錢開始銷毀改鑄,。加上清廷后來大力回收銷毀,永歷錢的存世量在明年號錢中不算多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