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元1673年,平西王吳三桂、平南王尚之信、靖南王耿精忠相繼發(fā)動三藩叛亂。公元1676年,靖南王耿精忠在閩中地區(qū),鑄裕民通寶錢。
該錢按照判別分為,小平光背,折二背右“一分”,折十背左右“壹錢”,背左右“浙一錢”等。
裕民通寶壹錢 ,尺寸:37.5mm*2.2mm 重量:17.3g,藏品價格:2100元。
裕民通寶為清初三藩中的福建耿精忠所鑄。錢幣版式有小平,折二,折五,有小平光背,折二背“一分”,折五背“一錢”或“浙一錢”。普通錢僅見小平錢一種,錢文仿宋體,錢面“裕民通寶”四字對讀,光背,直徑26毫米,穿徑7毫米,重4至4.5克左右,黃銅質(zhì)。權(quán)銀錢,是對白銀作價的白銀輔幣,有“一分”、“壹錢”兩種。“一分”錢背穿右鑄“一分”字樣,直徑26至28毫米,穿徑6亳米,重5.4至6克,黃銅質(zhì)或青銅質(zhì)。“壹錢”錢背穿左右橫書“壹錢”字樣,表示權(quán)銀一錢,直徑36至38亳米,穿徑7.5毫米,重14.5至17.5克,黃銅質(zhì)或青銅質(zhì)。最近還發(fā)現(xiàn)紅銅質(zhì)和白銅質(zhì)地者。背穿左右分列“浙·一錢”和“浙·九錢”(折十大錢)字樣的“裕民通寶”錢,據(jù)說是耿精忠準(zhǔn)備攻取浙江時鑄造,流通的錢幣。因起兵倉促,鼓鑄不多,且旋告敗北,所以如今已較罕見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