袁大頭在最近幾年,錢幣收藏界里面時常能夠看到它的蹤跡,而且許多的收藏家對它非常的看好,袁大頭是中國近代流通的一種比較廣泛的錢幣,在現(xiàn)如今看來,它的價值也是在不斷地上升。
袁大頭辨別真假視頻
1、聽,主要是聽銀元的回聲。一般情況是用食指和大拇指輕捏銀元中心,猛地吹一下銀元的邊緣,快速放到耳邊傾聽。真銀元尾音悠長而清亮,假幣幾乎不響,比如說鉛幣因為比較重而且軟,不易震動發(fā)音。有些合金材質(zhì)則發(fā)音尖長,鐵質(zhì)的發(fā)音尖高,夾心幣多是聲音沉悶或發(fā)木。用此法一定要注意,不要讓手指與銀元接觸面過大,另外,吹聽的動作要快。
2、從用材即銀質(zhì)上判斷,是許多行家常用的辦法。銀原子序數(shù)47,元素符號Ag,不易氧化,柔性好。一般真銀元色白光潤,成色越好越白亮,有些簡直雪白照人。因為銀元硬度低,把兩枚銀元相疊摩擦的話,會產(chǎn)生油潤感,且聽不到金屬磕碰的聲響。假幣則色偏暗,無光澤,清洗后泛黃、泛青、泛黑或泛灰。
3、真幣的足重,即使經(jīng)過流通損耗也在26克左右,偽幣多為不足重,或超重。像袁大頭這樣的真銀錢幣,它的標(biāo)準(zhǔn)重量應(yīng)是26.5克,成色88%。若重量低于25.8克、成色低于84%的,則是假幣無疑。提醒大家,盡量不要用牙齒去咬銀幣,如果是真幣的話,咬幣可能破壞其品相,也就影響其收藏價值。
4、從外形上來看,一般可以選用一枚同等體積的真幣,兩相比較,真?zhèn)魏苊黠@。對于傳世的銀元來說,一般其表面可能生起一層氧化銀,即人們所說的包漿。真幣包漿主要有淺黑色、淺灰色、淺橙色。而假幣,或是用鞋油擦涂和蠟火燒烤出來的包漿多呈重黑色。另外,有些銀元因為是出土的,會有一層銹,多顯醬紅色,也有局部是綠色銹斑的。這種銹很難去掉,即使用堿水沸煮也沒法消除。而假銀元做舊的銹一般呈淡綠色,有的用指甲都能刮掉,堿水一沸煮,很快銹色便沒了。
5、用酸檢驗,請注意,一定要在沒有圖案和文字的地方試驗。點一小滴硝酸,如果發(fā)現(xiàn)銀元冒綠泡或變黑,就是假的;如果是鍍銀,鍍銀表層很快脫落。不過,這種辦法最好不用,有可能對銀幣造成傷害,也會影響其品相。
(袁大頭十年真品正面圖)
(袁大頭十年真品背面圖)
袁大頭存世量有多少
民國時期,袁世凱擔(dān)任中華民國大總統(tǒng)期間發(fā)行了大量貨幣,人們一般稱之為“袁大頭”,根據(jù)相關(guān)學(xué)者的統(tǒng)計,1914年至1929年,十五年間,袁大頭壹圓主幣的鑄造量在7億5000萬枚左右。因此袁大頭的存世量還是比較多的,不過由于袁大頭版式眾多,特殊版式的存世量還是比較稀少的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