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14年2月北洋政府為統(tǒng)一貨幣,頒布《國幣條例》,同時設立幣制局,鑄發(fā)新錢幣,上鐫袁世凱頭像,稱袁大頭銀元。由于袁大頭銀元屬于貴金屬貨幣,本身就具有收藏價值,以及人們對歷史文化強烈的認同感,因此袁大頭銀元吸引了很多收藏人士的目光。
袁大頭有沒有七年造的
袁大頭有沒有七年造的?沒有。袁大頭是民國時期主要流通貨幣之一,“袁大頭”是對袁世凱像系列硬幣的口語俗稱,鑄造跨度從1914年至1951年,主要的鑄造年份只有4個,分別是民國三年、民國八年、民國九年、民國十年。因此袁大頭沒有七年造,若錢幣市場上有出現(xiàn)過袁大頭七年,則是假幣。
(民國三年袁大頭真品圖)
(民國八年袁大頭真品圖)
(民國九年袁大頭真品圖)
(民國十年袁大頭真品圖)
袁大頭有多少版本
民國三年版中的主要版別:民國三年版正面為袁世凱側面像,上列“中華民國三年”?!澳辍弊趾鬀]有“造”字,其他年版都在“年”字后面有一“造”字。三年版“民”字中有一“點”,而其他年版民字無“點”。三年版有老模和新模兩種模具,老模具為185道邊齒,新模具為170道邊齒,鑄量都較多,屬普通流通版。另外有數(shù)種鑄造量較少的版別有“O”記版、粗發(fā)版、 三角圓版、開口貝版、加鑄“甘肅”兩字版、簽字版。
民國八年版袁大頭主要版別:八年版中的普通版流通量較多,鋼模由外國代制,文字書寫符合漢字結構,字形沒有變異,嘉禾規(guī)范有序。有一特征是正面袁像胸襟花飾前內邊齒多一細齒,而無一空擋(其他年號版有一空擋)。另外有幾種鑄量較少的版別,主要在“造”字的書寫上有幾種不同:
1.“造”字的第三筆一豎從第四筆的一橫向下伸出,形成了“?!弊?,但與下面的“口”字不相連,故稱“?!弊职?。
2.有的“?!弊峙c“口”字相連,故稱連口版。
3.“造”字中的“口”字少了上橫一筆,形成缺口,稱為缺口版。
4.“造”字中的“口”字很扁,“口”字中看不見中孔,稱為無口心版。
民國九年版中的主要版別 :九年版中主要有袁像未封領版和大耳版兩種,前者為普通版,鑄量較多,后者鑄量較少。大耳版指袁像耳朵比其他版要大,而衣領全為封領。
第四,民國十年版中的主要版別 第四,民國十年版中的主要版別 十年版中的普通版,其圖案文字與一般袁大頭無大差別,鑄量較大。另外有一些在“年”字中的一點寫成一豎或“7”字形,但鑄量較少。
袁大頭壹圓銀幣除上述版別外,還有許多大同小異的版別,具體細分版本高達上百種,有意向的泉友可前往愛藏網(wǎng)詳細了解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