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玉器藝術風格的演變 中國玉器文化歷史的發(fā)展概括?

人氣:546 發(fā)布時間:2019-09-04 13:52:46 來源:用戶投稿

中國器藝術風格的演變 中國玉器文化歷史的發(fā)展概括


中國玉器的藝術風格隨著歷史的發(fā)展而演變,這個過程對于玉石愛好者來說有必要了解一下,所以今天,馬甸收藏網(wǎng)的小編就來詳細介紹一下中國玉器藝術風格的演變。


中國從原始社會開始生產(chǎn)玉器,隨著社會生產(chǎn)力的發(fā)展,逐步形成了獨立的專業(yè),多集中于畿、都邑。自宋至清,蘇州成為全國性的制玉中心。歷代王室朝廷皆設有玉器作坊,進行生產(chǎn)。因玉硬度較高,加工時需要特殊的工具和方法,故加工過程大體有選料、畫樣、鋸料、做坯、打鉆、做細、光玉、刻款等若干工序。仿古玉還要增加"致殘"和"燒古"工序。奴隸社會治玉以青銅工具為主。封建社會由青銅工具逐步變?yōu)殇撹F工具。石英砂硬度高于玉,因此自古用于磨玉,又名“解玉砂”。當無齒鋸前后推拉或鉈、鉆旋轉(zhuǎn)接觸玉材時,放進用水調(diào)勻的石英砂,隨工具運動而琢磨成器。玉器的造型、花紋都是靠這種方法制成的。所以,先秦稱琢玉,宋人稱碾玉,今稱碾琢,以示與雕刻工藝有別。


中國玉器藝術風格的演變 中國玉器文化歷史的發(fā)展概括?


中國玉器的藝術風格歷史演變?nèi)缦拢? 在中國南方,良渚文化的大型玉璧和高矮不同的多節(jié)玉琮,標志著治玉工藝已與石器工藝開始分離。玉器造型較為復雜,已能碾琢陰線、陽線、平凸、隱起的幾何形及動物形圖案裝飾,具有樸素稚拙的風格。商周時代的玉器以形象單純、神態(tài)突出,多用雙勾隱起的陽線裝飾細部為其特征,并出現(xiàn)了俏色玉器。春秋戰(zhàn)國時期玉器工藝有了廣泛的發(fā)展,各諸侯國競相碾治,精益求精。秦漢玉器與精雕細刻的春秋戰(zhàn)國玉雕相比,在藝術風格上趨向雄渾豪放。漢玉隱起處常用細如毫發(fā)的陰線雕飾,有如古畫上的游絲描一般剛勁有力,以彌補其立體感不強的弱點。這是漢玉技法上的一個特點,對后世的玉器有著深刻影響。唐、宋玉器色如羊脂,光澤瑩晶,質(zhì)地精良,技術精湛,禽獸花卉的題材和玲瓏剔透之器增多,寫實能力大為提高,開始出現(xiàn)世俗化的傾向,在形神兼?zhèn)渖线_到了極高的造詣。這與當時繪畫、雕塑藝術的成熟有著密切的關系 。


中國玉器藝術風格的演變 中國玉器文化歷史的發(fā)展概括?


元明清時期南北兩地玉器普遍發(fā)展,是中國玉器史上極其光輝的時代?,F(xiàn)存北海團城內(nèi)的元代瀆山大玉海,明汪興祖墓中出土的玉帶板,朱翊鈞墓中出土的玉圭、玉帶鉤、玉盂、玉碗、玉壺、玉爵、玉佩等可以代表這時期玉器的特點。在繼承宋代玉器特點的同時,出現(xiàn)加工粗放或碾琢繁瑣的兩種互相排斥的傾向。元明玉器還受到文人書畫的影響,發(fā)展了碾琢文人詩詞和寫意山水畫的玉器,也往往鐫刻名家款識,追求文人高雅的情趣。清代乾隆時期的玉器因玉材豐富、皇家提倡和社會需要,技藝成熟達到空前的高峰。另外,中國維吾爾族的碾玉工藝富有地方色彩,是中華民族玉器藝術寶藏的組成部分。在后期封建社會仿古思潮影響下,以“返樸”為目標,追仿“漢玉”風格而生產(chǎn)的各式玉器,被稱為仿古玉,這種玉器始于宋而盛于明清,有著自己特殊的美學價值,也是古代玉器的組成部分。

本站部分內(nèi)容收集于互聯(lián)網(wǎng),如有侵犯您的權利請聯(lián)系我們及時刪除。
頻道精選
  • 最新
  • 最熱
  • 精品
熱門專題

Copyright © 2006-2025 馬甸收藏網(wǎng)版權所有,并保留所有權利。

北京地區(qū)最專業(yè)的人民幣收藏知識網(wǎng)站 手機:18610305151 微信:18610305151

粵ICP備13077976號-4

友情鏈接交換請加:1061611902 ,加q備注加友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