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圖案面值】
(9-1) 文藝隊伍 8分 1000萬枚
(9-2) 京劇-智取威虎山 8分 1000萬枚
(9-3) 京劇-海港 8分 1000萬枚
(9-4) 京劇-紅燈記 8分 1000萬枚
(9-5) 京劇-沙家浜 8分 1000萬枚
(9-6) 京劇-奇襲白虎團 8分 1000萬枚
(9-7) 芭蕾舞-紅色娘子軍 8分 1000萬枚
(9-8) 芭蕾舞-白毛女 8分 1000萬枚
(9-9) 交響樂-沙家浜 8分 1000萬枚
【發(fā)行日期】 (1)-(6) 1968年1月30日
(7)-(9) 1968年5月1日
【郵票規(guī)格】 (1) 60×40毫米
(2)(3)(5)(6)(9) 54×40毫米
(4) 40×54毫米
(7)(8) 52×31毫米
【齒孔度數(shù)】 (1) 11.5×11度
(2)-(6)(9) 11度
(7)-(8) 11.5×11度
【整張枚數(shù)】 (1) 25枚(5×5)
(2)(3)(5)(6)(9) 28枚(4×7)
(4) 28枚(7×4)
(7)-(8) 70枚(4×10)
【版 別】 影寫
【設計者】 萬維生 李大瑋 孫明春 盧天驕 楊白子 黃里 陳曉聰 孫傳哲
【印制廠】北京郵票廠

郵票介紹:
1964年至1967年,各地文藝團體創(chuàng)作并演出了一批現(xiàn)代題材的戲劇。這些戲劇在題材和表現(xiàn)手法上都有所創(chuàng)新,影響很大。1967年5月至6月,《紅燈記》等八個現(xiàn)代戲在北京匯演,隨后在全國得到迅速推廣。
(9-1)為“毛主席的革命文藝路線勝利萬歲”。畫面是在毛澤東光輝照耀下的革命文藝隊伍,象征在毛澤東革命文藝路線指導下,文藝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。
(9-2)至(9-6)分別是京劇《智取威虎山》、《海港》、《紅燈記》、《沙家浜》、《奇襲白虎團》的劇照,票面上所選取的均是劇中較有代表性的場景。
(9-7)和(9-8)分別為芭蕾舞《紅色娘子軍》和《白毛女》中的場景。
(9-9)為“革命交響音樂《沙家浜》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