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套人民幣的設計得到了毛澤東、周恩來、鄧小平、陳云、李先念等中央領導同志極大的重視和關懷,尤其是周總理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。該套人民幣的初步設計方案,于1950年1月上報中共中央,同年5月,中央原則批準。陳云批示:"此事應該準備,但僅僅是準備,不能草率。必須講究紙質之統(tǒng)一,圖案之適當,顏色之配備,秘密符號之擬制……,此外,票面尺寸、票額大小,均須慎重研究才能決定。"1951年2月,中國人民銀行再次上報了人民幣的設計、印刷方案。周恩來親自審核了該方案及每一個票版的畫稿,傳達了毛主席的指示,即人民幣上不要印毛主席的像、"中國人民銀行"行名排列應將從右向左改為從左向右的的順序排列,并提出了許多重要修改意見,如1分券的主景設計中,原面的汽車是我國裝配的美式汽車圖樣,建議"還是改一下為好,免得外人誤會";
2角券上毛澤東號機車頭上有毛主席像,建議改為五角星;1元券原設計稿主景為天安門,有紅旗、彩燈及毛主席像,批示將紅旗、彩燈和墻上掛像去掉;2元券原設計稿為金黃色,與其他主幣色調很不協(xié)調,且1元券與2元券之間的色樣,"在廣大勞動群眾的習慣上易于混淆",建議改為藍色;5元券的主景"民族大團結",原設計稿為群像中有人高舉毛主席的畫像,周恩來指出:"民族大團結的主景可用,但根據毛主席的意見不要把他的像畫上",后換為兩幅語錄牌,周恩來定為"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"及"中國各民族大團結萬歲";對10元券,周恩來指出原設計的工農兵主景中的"農婦","年紀太蒼老,要畫得健康一些","戰(zhàn)士的形象不夠英勇,手中拿的還是美式卡賓槍,不恰當",要求重新修改完善。中央領導人的極大關懷和明確指示,為很好的完成這套人民幣的設計與印刷任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。
這第二套人民幣發(fā)行后,人民群眾熱烈稱贊新幣好看、好認、好算、好使。主要因為:一是這套人民幣設計主題思想明確,分票以工業(yè)、交通為主題,角票反映農業(yè)機械化,搞好生產、建設工業(yè)的場面,體現了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新風貌;1元、2元、3元券分別采用北京天安門、延安寶塔山、井岡山龍源口圖景,表現了中國共產黨革命的戰(zhàn)斗歷程;5元券和10元券則表現了各族人民大團結和工農聯盟的主題思想。二是鈔票式樣打破了原有的固定的四邊框形式,采用左右花紋對稱的新規(guī)格,票面尺幅按面額大小分檔次遞增,整個圖案、花邊、花紋線條鮮明、精密、美觀、活潑。三是除分幣外,其他面額人民幣全采用膠凹印刷,10元券還采用了當時先進的接線技術。這套人民幣的凹印版是以我國傳統(tǒng)的手工雕刻方法制作的,其優(yōu)點是版紋深、墨層厚,有較好的防偽反假功能,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。四是人民幣采用廠藏、蒙、維吾爾三種少數民族文字的"中國人民銀行"和各種面額字樣,且均為各族著名人士書寫,便于在少數民族地區(qū)流通使用。這套人民幣上的"中國人民銀行"字樣,為當時的中國人民銀行職員馬義蔚書寫,已成為書法精品,后兩套人民幣仍沿用此字體,現中國人民銀行分支機構的行標基本采用這一字體。
這套人民幣的紙分幣開始發(fā)行時,有冠字號碼,后停止生產發(fā)行。80年代初,商品經濟迅速發(fā)展,市場活躍,硬分幣供應緊張,于是中國人民銀行決定恢復紙分幣的生產和發(fā)行,但這次發(fā)行的紙分幣只有冠字,沒有號碼。
這套人民幣中的紅色1元券發(fā)行4個月后,發(fā)現有嚴重的變色、脫色、油墨溶化變粘、花紋模糊不清等現象,經調查分析,確認油墨性能不佳,油墨中的連結料不好。后1元券進行改版,采用黑色代替紅色。
第二套人民幣的發(fā)行,健全和鞏固了我國的貨幣制度,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的發(fā)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