紫砂壺的種類十分之多,簡直可以看的眼花繚亂,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十幾款精品紫砂壺,這十幾款紫砂壺是大多數(shù)制壺家都會做并且名氣都比較大的紫砂壺。
1、石瓢壺。清代后期曼生壺的一種央視,壺身外圓臺形,蓋為平頂式。造型古雅,也碧娜與刻繪裝飾。(為什么放到第一名呢?因為小編最愛大石瓢啦!~)
2、仿古壺。身扁、腹鼓、頸高、壺蓋與口沿子母線吻合,扁圓鈕,二彎流,圓形耳朵。
3、西施壺。這個應該不用多做介紹了吧?玩壺的朋友應該都曉得~流短而粗,把為倒耳之形,蓋采用截蓋式,一捺底。(這個我也很喜歡啦~水流很棒啊有木有)
4、掇球壺。作為典型的幾何形傳統(tǒng)紫砂壺,也是最優(yōu)秀的紫砂代表之一。它的壺紐、壺蓋、壺腹是由三個小中大球排列組成,所以有了這個名字的由來。
5、秦權(quán)壺。根據(jù)記載得知秦統(tǒng)一六國后統(tǒng)一了度量衡,“權(quán)”就是用來稱量重量用的秤砣;“秦權(quán)”壺就是仿其外型。
6、井欄壺。作為出水最好界的“扛把子”,不得不夸夸井欄壺的吹水,圓潤中透出古樸的韻味。
7、容天壺。取材于佛教中的大肚羅漢,有“肚大能容天下事”直說。看起來,就有一股穩(wěn)重大度,在質(zhì)樸中見深厚的感覺有沒有?。?/p>
8、瓦當壺。是由模仿古代器物而成,紫砂的造型來源之一。多以幾何線為主,成型規(guī)范有致,線條流暢標準,壺身多有銘文。(找不到圖片,其他壺型來湊~)
9、鷓鴣提梁壺。壺身多為扁圓形,把手為見棱見方的三柱高提梁,從側(cè)面望過去就像一只飛翔的鳥兒的頭部。名字的由來還是顧景舟大師為其命名的~
10、洋桶壺。這也是常見的紫砂壺中的一種款式,也是茶壺的專用名稱。清末民初創(chuàng)制以來,就受到了民眾的喜歡一只流傳到至今。
11、僧帽壺。元代創(chuàng)制的瓷器造型壺式之一,因為壺口上的造型很像僧人的帽子而得名,而且在最初的確也是專為佛教僧侶飲茶所用,后來才有所普及。
12、思亭壺。年代稍晚的壺風格多柔美,曲線明顯,流口很尖,署款也是各式皆備,有竹刀寫刻,也有鋼刀雙鉤刻,但是鈴印的很罕見。
13、一粒珠壺。根據(jù)小編的經(jīng)驗來說,如果想要辨別一把壺是不是一粒珠的話,就先看看是不是用大紅你為主料制作而成的吧!
14、松段壺。造型多以松段做壺身,壺蓋還有年輪的效果,總體來說,就是非常古樸的一種風格。
原諒小編真的找不到松段壺的圖,啊啊啊,不要打我!
15、竹段壺。用竹筒形態(tài)做的壺身,營造出竹子的精神氣質(zhì)。喜愛清新淡雅、比較低調(diào)的紫砂壺壺型,選這款是沒錯啦!
16、四方壺。注意了!四方壺也分為高四方和矮四方兩種哦,互留和壺蓋均安在四方體的對角線上。
17、龍蛋壺。又被稱為“蛋形壺”,如名字所示,整體壺型看起來就像一只蛋的形狀。
18、龍頭一捆竹壺。由清代制壺名家邵大亨所制,而且還是根據(jù)一個非常動人的傳說而設計,個人也很喜歡這一款壺,設計感很強,而且很!耐!看!